電力系統中使用的電線大連電纜產品主要包括架空裸線、母線(匯流條)、電力電纜(塑料電纜、油紙電纜(基本上被塑料電力電纜替代)、橡膠護套電纜、架空絕緣電纜、分支電纜(替代部分匯流條)、電磁線、電力設備電線電纜。承受工作電壓和各種過電壓的長期影響能夠承受加熱導體的熱作用并保持適當的電強度。
大連電纜技術的進步主要取決于絕緣技術的進步。從生產到操作,大多數測試和測量項目旨在監控絕緣的各種性能。,因此其電氣強度和長期穩定性是保證整個電纜完成傳輸任務的重要部分。當大連電纜導電之中僅有局部區域收到放電,因而沒橫貫屈服電壓的導體間,這種現象稱局部放電。 在特定的絕緣系統中,導電老舊因而造成的氣泡, 皺紋或是其他雜質均會爆發放電,其中常常爆發的是氣泡放電。大連電纜出廠前,均對其進行保氣(在100kPa以上)工作,施工前對那些無氣或氣壓低的單盤應進行補氣至70~80kPa,規定觀察10天(裝好氣門芯,以防誤判)。做好了單盤的保氣工作,敷設后一般不會存在纜身的漏氣問題(機械和人為破壞除外)。
安裝好接頭盒后,過20日左右緊1次螺絲,再過50天左右應再緊1次螺絲,以提高接頭盒的保氣性能。增加接頭盒的埋設深度,以保持地溫在13℃左右。特別是溫差比較大的地區,應防止因堵氣條、堵氣帶脹縮系數不同而引起漏氣,甚至使接頭盒裂紋。堵氣條、堵氣帶不能粘有施工中常用的機油,它會使堵氣條、堵氣帶溶解,無法保氣。
近年來,多起事故被認定為與電纜老化及電纜產品不合格有關,由此也引出了再一次對低煙無鹵阻燃電纜產品的熱議。事實上,低煙無鹵阻燃電纜盡管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場所,但是由我國自主研發和生產的低煙無鹵阻燃電纜相較于國外先進的同類產品依然存在差距,甚至有專家認為這樣的差距還不小,至少要落后十年左右。